唐山学声乐小课堂:阎维文声乐教学分享
今天唐山学声乐小课堂不讲声乐小知识,为打击分享阎维文老师声乐教学的一些见解。阎维文不只是多年活跃在中国歌坛的实力唱将,更是一位有深度有思想的声乐教育家,很多时候他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系统化。我们学习声乐很大程度上应该具备这样的思维,因此今天唐山学声乐小课堂把阎维文老师的一些声乐简介分享给大家,相信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女高音千万不要“扯”着唱,容易丢失自己最美的声音!
这一集的学员名叫张静如,来自山西平遥,她演唱的曲目是歌剧《运河谣》的选段《来生来世把你爱》。阎维文老师说,张静如的声音条件不错,但是唱得太开、太用力了,影响了自身音色的发挥。怎样才能把力用得恰到好处呢?一起来看视频吧。
学唱歌的四个必经之路
这一集的学员名叫崔来宾,来自山东诸城,他演唱的曲目是《乌苏里船歌》。阎维文老师说,崔来宾的声音比较自然,也很松弛。但是需要唱得再集中一点,再明亮一些,可以更好听。怎么才能做到呢?一起来看视频吧
这节课阎老师着重强调了声音的位置。正确唱法应该是,第一个音找好了,整首歌都要保持声音处于高位。尤其是唱到低音区的时候,音调低了,不代表发声的位置也要掉下来。很多学员忽略了这一点,导致声音的位置一直上下来回动,“里出外进”,不好听。
阎老师说,唱歌无非就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出于我们的本能,会说话,就自然而然能唱歌;第二阶段,开始学习唱歌,了解到共鸣、气息、位置等知识,唱歌开始变得复杂,不自然;第三阶段,也是必然阶段,学唱歌久了,一张嘴就是特定的状态,包括呼吸、位置等等,形成了习惯;第四阶段,是最难的也是最高的境界,那就是自由阶段,不刻意追求方法和学问,而是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回到最开始的自然状态。
这四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需要一步一步走。希望各位学员能够用心去感受、体会,找到化繁为简的方法。唱歌,应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
唱歌要找到自己的特色
这一集的学员名叫张恒,是一名戏曲演员,他演唱的曲目是《七步诗》和《在那遥远的地方》。阎老师认为张恒唱得有一点“拘”,需要把声音“抖落”开,才能更好听。如何才能找到这种状态呢?一起来看视频吧。
这节课阎老师强调,唱歌要找到自己的特色。每个人的声音条件不同,其他人的演唱方式可以作为参考,但是不能照搬。唱歌不是比谁的声音大,谁的调子高,而是要听唱出来的东西美不美。唱歌要学会留有余地,如果总是追求极限,唱得太满,就不美了。
1.歌唱的姿势很重要
头应稍低,但别太低。头部有很多共鸣,声音在头部产生共鸣,声音就大。头的动作要与旋律相反,越高头略低,声音好象下到胸腔里去。
2.尽量避免用那些与唱无关的肌肉
控制呼吸用横隔膜时尽量不牵扯到其它肌肉,不要太使劲,那样会将所有的腔体关闭起来,把声音也关紧了。唱的时候不要紧张,自然地唱,肩部要放松,不要有小动作,唱的时候用横隔膜。
3.打开喉咙
打开喉咙很简单,当你困时,一面讲话一面打呵欠,这时候喉咙就打开了。打开喉咙比打开嘴巴更重要!这样唱起来的声音比只张嘴不打开喉咙的声音更亮些,所以,嘴要与喉咙一起张开,最好后面张得更大些!如同用一个倒立的漏斗,大口一方在颈部喉咙处,漏斗尖在面罩处。如果声音位置已全部进入面罩,声音就能从最轻逐渐唱到最强。
4.焦点
歌唱时声音要有共鸣,焦点要集中,集中在面罩。太远、太近都不行。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好的发声点,点集中了,声音会越来越大;没有点的声音就散了。开始时共鸣点要小,然后扩展开来,越唱越大。这种发声方法,声音小,好象灯后面有面镜子,可以使光照得更远。头额、鼻窦等处都是空的共鸣腔,要尽量利用。
5.呼吸
歌唱时,要用躺着睡觉时的呼吸方法。在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横隔膜)中,我更倾向于腹式呼吸,这样可以吸得深、且快。但无论哪种呼吸,不可两种同时用!这样是矛盾的,如同一脚踩刹车,一脚踩油门。
6.训练声音
你先找到最好的音以后然后顺着往上、往下去唱,嘴、喉咙位置都不要移动,在唱邻近的音时尽量体会,尽量模仿那个最好的音,这就叫“自我模仿”。每个人都要有“声音的记忆”。要特别注意嗓音、喉部的感觉。歌唱是很抽象的,一定要注意咽喉肌腱等发声器官的技能状态。声音的记忆,不光指音调,而是包括音质、音色、力度。要追求上中下声区的统一。
7.发声的基本
首先,喉部肌肉要使喉结稍下来一些,这样在声音的圆润性、音量等方面比往上的好。其次,唱歌时,要保持一个气柱,与自然嗓音相反,在有气柱的基础上,越到高声区声音越宽、越响。我所说的打开喉咙,就是让喉咙打开,使声音不受压制、不受干扰很自由地出入,打开鼻腔、进入头腔,自由地振动起到共鸣。要有呼吸支持,得到最大的共鸣效果,而不是说打开喉咙后压、挤,声音发白。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正确的位置,声音就自动地、正确地进入面罩。
8.声音位置
声带如同橡皮筋,既能拉长也能撑宽。但如果一个人不是正常发挥自己真正的音质,而是故意的撑大中、低声区的声音,这样高音是无法唱上去的。即使唱上去,发出的声音也是大摇大摆的。
正确的声音位置是:按高音区声音的宽窄极限与高位置,去定中、低音的声音音量及位置,而不是将中、低声区的声音故意撑大个音往上练,唱第一个音时,喉结放下,再往上唱第二个音,控制喉结不动,练好了第二个音,再往上练第三个、第四个,逐步增加。
9.喉部
打开喉咙、喉结稳定与喉头两侧肌肉用力的关系。喉头两侧颈部肌肉有力,是要求两侧的肌肉帮助喉头打开,而不是将喉咙捏紧。
正确的打开喉咙是感到颈部往四周扩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自然的打哈欠的感觉去讲话,去唱歌。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歌唱发声时的嘴形要呈微笑状。撅嘴、拉下巴使口形成竖椭圆形,喉咙容易发紧。
10.换声点
如何解决换声点的问题。中、低声区的声音,要与高声区一样宽,就容易过渡。如果下面搞得太宽,撑得太大,到过渡音就难以过去。在低声、中声区开始往上唱时,要先想好高音的声音位置,按这个声音位置唱,就能顺利过去。因为声音的位置始终保持在面罩共鸣里。唱过渡音时,不要使劲用力,要唱得柔和而顺利完成。
以上就是今天唐山学声乐小课堂的全部分享。怎么样?你学明白了吗?学习声乐是一个非常漫长又不容易的事,大家切忌急于求成,不积累歌唱的坏习惯就是另一层面的进步。唐山学声乐小课堂建议同学们多思考、适当练,在时间中找经验,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要多借鉴,又要在看到和听到的思想中学会分辨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时间久了就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好了今天唐山学声乐小课堂的分享就是这些,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