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声乐老师董亚雷声乐教学之换声方法推荐
上一期唐山声乐老师董亚雷在声乐教学的步骤方面做了系统的讲解。那么这节分享我们就来具体讲一下关于换声的一些方式方法。其实我们都知道各各声种都有换声点,换声点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到中高声区节点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那个棱,那个不平顺的地方,我们把它称作换声点。我们的换声主要解决这个换声点声音平顺度过整体协调统一为目的。那么唐山声乐老师董亚雷在上一期的分享中国说过声乐教学是非常讲究步骤的,上一步做不好下一步很难顺利完成。所以走到换声这一步也就意味着你的喉头已经稳定。唐山声乐老师董亚雷告诫大家,如果你的换声出现明确问题,怎么都很难换过去意味着你上一步一定没有解决。那你就要回过头来看看是不是你的喉头没有放稳,从而应该继续你上一步的基本功练习,而不要着急进行下一步换声的训练。好的,接下来请看唐山声乐老师董亚雷关于换声的一些知识分享。
1.换声是在不同声区按不同音高的需要,用母音变型转换和声带机能调节的方法,将真声和假声按比例进行转换、混合,形成真假声不同比例的混声,旨在达到歌唱所追求的声音统一,解决高音困难。
2. 换声就是随着音高变化,调整声带振动的面积和大小,调整在通过声带时气息运用的强弱。换声就是在真声中掺假声,掺了假声就叫混声。
3. 美声的实质是真假声相结合的混声,没有真声就谈不到假声。所以要扎扎实实地把真声先唱出来,使声音质朴自然。在这基础上,再把声音立起来,根据音高的需要逐渐掺假声。“美”首先是要建立在“真”的基础之上。
4. 真声就是发声时,两条声带拉紧靠拢,整体振动,张力强,以声带张力大小来调节音的高低,与自然说话时的音质接近。
5. 假声就是发声时,声带振动相对放松,张力不强,在声带拉紧的情况下作边缘振动,声音的组合既有气息振动的成分,也有边缘振动的成分。假声是声带边缘振动,抑制基音振幅和突出泛音振幅的结果,它也是声带的半振动发声,音量不大,但比真声纯。
6. 唱假声时,喉咙、下巴及舌头放松,但腰肌、膈肌和笑肌要用力。传统美声吸着唱,气息向后、向下沉,声音向上反射;现代美声用叹气唱,气息向上,向前送。
7. 在从真声到假声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声音可称为半声,轻声或弱声。唱真声时想着唱假声的感觉就可以得到混声。但纯假声是一种喉头在上提状态下漏气吹出来的虚假声音,对歌唱发声没有意义。
8. 真假混声按比例调整的过程就是声带重和轻两种机能的转换过程,也就是声区的转换过程,就是混声的过程,就是关闭的过程。若转换技术掌握不好,真假声就会脱节,声音就会不统一,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
9. 每个声部,每个人都有自然真声的极限音高,到了这个音高就感觉逼紧的声带所能承受的压力已到了头,若继续往上喊,声音就会突然破裂、“放炮”,声门阻力就会随即消失,一种漏气、虚弱的纯假声便会出现,这种在真假声脱节时出现的那个音,就是声乐上所称的“音坎”现象。
10. 声区之间在过渡时有个“坎”。男声的“坎”一般在从中声区到高声区过渡时出现,女声的“坎”一般在从中声区到低声区过渡时出现。这是因为男声多以胸腔系统进行歌唱,有较多的自然低泛音,而缺少高泛音,所以进高声区较困难;而女声多以头声系统进行歌唱,有较多的自然高泛音,而缺少低泛音,所以进低声区较困难。
11. 解决声区上下统一的方法是,利用母音转换调整这个“坎”上下的几个过渡音,男声多运用声带轻机能的边缘或局部振动,女声多运用声带重机能的全部振动或大部振动。
12. 一般而论,换声是用以解决往高音过渡或往低音过渡并掩盖“音坎”的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自然音高的换声点,到了换声点,如不换声,不多掺假声,高音就上不去,不多掺真声,低音就下不来,声区间就不能统一无痕。换声的困难因声部而异,因人而异。高音上不去和低音下不来往往是因换声前的过渡音操作不到位。
13. 换声的关键是在哪个音高上做“关闭”动作,这需要教师很好的耳朵,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声音的统一。在音阶上升时,人们不自觉地会产生一种不得不换声的感觉,在某个音高点上会突然感到声音不流畅、不舒服,这个点就是你的换声点。此种现象也可为鉴定声部做参考。
14. 由于每个人的发声器官结构不同,通过发声训练高音的能力也会有不断的变化,所以各声部声区转换要确定一个固定点的说法是教条的,不可取的。换声点因人而异,一些人可以在音域内的任何地方换声,高音区也可,低音区也可,还有的人没有换声点。
15. 没必要去规定在哪个音换声,若在中声区每升高半音就多混入假声成分,高音就自然关闭上去了。这就是沈湘教授所称的“全音域关闭法”,实际上就是不要听出有换声的感觉。自己知道在换声,但却不能让听者知道你在换声。
16. 意大利人解决统一声区的方法是:低音用面罩(可使声音不发白,喉头会稳定);中音用[a]母音;高音区用[u]母音感觉,使母音变形。要想在某一高音域发出完美的声音,必须对母音做改变,或称转换,唱高音时,每个母音都需要形态和音色的变化。(中国拼音字母中的母音在国际音标中被称为元音)
17. 从中声区到高声区换声时,传统美声要在喉咽腔加[u]音,音量会更大,声音会更立。现代美声在面罩加[ü]音,效果会更好。
18. 美声唱法所要求的母音转换变形是有一定规律的,特别是在往高声区转换时。这种从宽母音到窄母音的转换过程,也就是声门闭合调节和混声的过程,也就是声音掩盖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声道的宽窄和声带的闭合都需相应变化。民族唱法在往高声区转换时则不需要母音变形,不需要掩盖,也不需要声道变化,只需要声带和口腔变化声音就会明亮,这样就容易做到字“正”和字“清”。而美声唱法则不易,因为声音概念不同,所以要求的方法也不同。
19. 只有当喉咙充分打开,气息坚实稳定时,母音转换才能自如,才能使每个母音在发声的共性原则基础上体现它的个性色彩,才能真正形成歌唱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夸张某个母音和某个字是可以的,但不可破坏整个发声状态。
20. 若能找到“头轻声”,“开头难”的第一阶段就过了。进入第二阶段,就要逐渐地掺入“真声”,并继续加强气息和声带之间的阻抗。在强化声音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声带振动面积也会随之加大,虽然这是本能,但在加大音强的同时,主观意识反而要缩小声带前端的振动点,并练习将这个点的音量放大,出金属声。第三阶段的训练是“渐弱”,这比“渐强”更难。高音上渐弱技巧对女声较易,抒情男高也还可以,戏剧男高最难。
21. 换声进头腔时, 传统美声[u]音说在咽腔,现代美声说在面罩,小舌都 会有震动感, 小舌后方或眉心中间有空间, 吸着把[u]音唱到空间里,同时 加呼吸支持。进入头腔,有人习惯用[e]音,声音会更大、更立。
22. 混声练习时,既可以把假声往真声里混,也可把真声转换为假声或 混入假声。男声要强调在真声的基础上混假声,女声要强调在假声的基 础上混真声。
23. 假声往真声混时,要先用真声在胸部找到音源振动点,加强横膈膜 的力量,将声音往下放、往下吸,使其自然地混进真声里;真声往假声 转换时,加强气息控制。传统美声把声音向后向下吸进咽腔,现代美声 把声音送到面罩。这两种方法都要通过母音变形转换,使声带拉紧关 闭、边缘振动。
24. 声音的小共鸣点上有那么轻微的、集中的一点劲,这正是“真假混 声”集中用力的体现。但若没有充分打开的腔体,就没有混声的空间,就 难以产生集中的、微颤的、泛音丰富的小共鸣点。
25. 唱低音用真声的成分多,唱高音用假声的成分多,唱中间音用基本 平衡的真假混合的比例,好的说话声也是真假混合带有共鸣的声音。
好了以上就是唐山声乐老师董亚雷关于换声技术技巧的相关知识分享。当然这么多条不是任何一条都能对你的技术解决有用。但在学习的过程总尝试实践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最后唐山声乐董老师给大家的换声操作最为有效的一句实践性建议:找到叹住的同时强化咽壁的拉力,着住咽壁向面罩啃住声音反复练习就能找到换声的能力了。好了唐山声乐老师董亚雷关于换声区解决的分享就是这些。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对你的歌唱学习有所帮助,如果没起效记得练上一步,练好上一步再回来继续练换声,知道成功为止!唐山声乐老师董亚雷祝大家学有所成!董老师微信:18733552455(唐山声乐艺考、考研、专接本声乐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