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艺考声乐培训分享《故园恋》范唱及解析
唐山艺考声乐培训今天分享的艺考声乐作品为《故园恋》范唱。在众多的艺考声乐作品中《故园恋》是一首非常有质感的声乐作品,具有深刻的底蕴和较高的语言和音乐层次,表达深刻。在歌词的立意表达上质朴且真挚,在音乐的写作上朗朗上口、气口舒适而恰到好处,非常便于演唱者的表达。在音乐表达方面寓意深刻直击人心,且不落俗套。唐山艺考声乐培训认为是不可多得的兼具艺术文化底蕴、音乐表达,构思巧妙的中文作品。在《故园恋》的范唱视频方面,唐山艺考声乐培训专门选用了王秀芬演唱的版本。唐山艺考声乐培训认为在多个版本中王秀芬演唱的表达是最为细致且恰到好处的。接下来是关于《故园恋》的作曲刘聪老师对该作品的一些分析。
关于艺术歌曲《故园恋》的创作
刘 聪
《故园恋》(杜志学词)是我在1994年12月创作的艺术歌曲,旋律的写作只用了一天时间,而钢琴伴奏的写作用了5个月,管弦乐的配器至今为止已经写了四稿,已10年有余。这说明了,艺术歌曲创作中的个性化,是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结果,老办法、老经验,只能复制很难创新。下面就《故园恋》音乐创作上的特点与创作意图及体会简介如下:
1、作品的主题思想深刻,音乐语言朴素,感情真挚,风格独特。不仅表现了对家乡的无限依恋,更可贵的是表达了更加高远的理想与报负,(其潜台词是:我暂时告别了生我养我的故乡,我学到本领后一定会回来建设家乡报效家乡。)从而使歌曲的主题思想得到了升华。
2、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并列三部曲式:前奏-A-间奏-B-C,这样就增加了作品的表现空间。整个作品的调性是建立在F为主音的交替、重叠与游移状态,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大小调式的转调与对比,这种结合作品内容运用调式和声的手法,使技术成为塑造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音乐语言,在理念上将解释了技术与音乐表现的关系,是这部作品中的另一重要特色。
3、作品的风格在以大小调式体系为框架,在注意音乐本身的完整与独立的同时,使旋律与歌词的语言声调紧密结合,从而表现出一种自然亲切,娓娓动听的效果。只有将音乐与母语的结合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同时由于在同主音调式及和声织体上进行的各种装饰,使作品在大小调式体系的框架中溶进了某种西南少数民族的特点,而这种并非刻意运用某一地区或民族的音调的创编,有时甚至是成句成段的运用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而这种民族神韵、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质,才是中国艺术歌曲区别于外来品的核心。
纵观全曲:前奏所奏出的是一个深情而动人的曲调,表现了即将告别家乡踏上征途的有志青年对养育自己的家乡的深深的眷恋;这个旋律开始高亢热情而后又低回婉转。这一乐段规模的前奏同时在调式上也对这一情感与音乐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伴奏织体中所体现出来的大小调式重叠的和声语言,同样表达了一种复杂的心情。这种明与暗的对比对表现不同音乐形象的细致入微程度,是单一调性所无法做到的。从而看出作者对于运用调性与和声手段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刻画内心世界方面的独特理解与大胆尝试。
A段的开始,是一种宽广深情,气息悠长的旋律。在F大调与f小调交替与重叠,并带有描绘性的钢琴伴奏织体中,表现了亲切的歌唱和依依不舍的心情,特别是唱到第一个“我的家园”时,旋律中升高的Ⅵ级音,以及三个大三和弦与大小七和弦所表现出来的明亮色彩充满了温馨与甜蜜,而后边紧接的上行小七度大跳与f小调的结束和弦,柔和的色彩则表现了内心深处对“我的家园”的更深刻内在的情感。这一乐段的叙述为全曲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间奏的开始再现前奏的明亮与热情,但并没有的发展,而主要是继续A段的乐思并逐渐平息。这时所处理成的小调式色彩,既是音乐与感情上的需要,同时也在技术上为B段F大调的进行做了有目的的准备:
B段开始的大调式色彩与旋律的结合在前四小节中表现了对童年情景的回忆与对亲人的倾诉。钢琴在高音区具有五声性如碧波荡漾式的音型与低音宽广而舒展的上行琶音编织出一幅音画般的梦幻世界;从这段的第五小节开始,音乐又是明确的f小调,钢琴伴奏也转入中低音区,由此向下的三小节欲扬先抑的走向全曲最低音,准备冲向全曲的高潮。在这段的最后三小节音乐直线上升,在钢琴伴与旋律的反向进行所产生的强大动力下推向高潮 … …。
C段在一开始便是歌曲的高潮,在f小调两次在高音区出现的Ⅲ级音上,共有七拍,这一高音在力度,强度上都非常明显,对声乐技术的要求也很高,然而在表达感情上确是十分有效果和非常过隐的!在没有具体意义的歌词“啊”上做文章,可把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在不受歌词束缚的情况下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正是在这个地方,作品充满激情,发自肺腹地表现了对家乡,对亲人,对事业,对未来的所要表达的一切,一种起伏跌宕,震撼魂魄,荡气回肠的效果鲜活于耳,赋予了“啊”以深刻的内涵,从而给人以极大的满足。随后的四小节中不断向中低音区进行,以使高潮获得平息。在下面的两句中,“山一样的性格”处理得具有坚定果敢的阳刚之气;而在后一句的“水一般的心田”中则具有抒情细致的阴柔之美。从这两句的钢琴伴奏中即可看出作者的匠心。同时也再现了A段结尾的旋律与调性,从而产生了彼此的呼应关系。全曲的结束处理是,由第一段结束的低八度转为高八度演唱,最后一个F调的主音处理成九拍地地道道的F大调的主和弦大三和弦,并在钢琴伴奏中用纯粹的自然大调音阶及五音旋律位置上强烈的震音与和弦,使作品在明朗向上,激情辉煌中结束。
此歌于1996年由张礼慧在第七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演唱,并获得金奖,作品同时获奖而一举成名。在而后的历届声乐比赛以及音乐会上,经常演唱。在各种版本的声乐教材,音乐刊物等也陆续转载,因而也成了我的代表作品。在各种声乐比赛中做为规定曲目;不少关于《故园恋》研究文章与评论文章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特别是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平静,还将声乐套曲《故园恋》的四首作品做为硕士论文的课题进行研究。王秀芬,王静等歌唱家又在音乐会及CD中演唱了这首作品。晁浩建、丁毅先生的教学VCD、DVD中也使用和出版了这首作品;特别是王秉锐、赵碧璇教授在这首作品还是一张无声无息的乐谱时所给予的支持是这首作品能有今天的重要因素,同时我还得到过郭淑珍、黎信昌、吴其辉、孟玲等声乐教育家、歌唱家面对面的教诲和鼓励。等等,饮水思源,待有机会我会一一道来。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金子鹤舞的提醒和建议,我才试探着赶了一次时髦,申请了一个博客还居然成功了!
从音乐创作,特别是歌曲创作行业中,有一种现象早以引起我的注意,那就是昙花一现。如何警惕和避免这一怪现象的重演,是十分重要的。实践证明,随着《鸟儿在风中歌唱》、《请不要说》、《梦中的卓玛》、《在青翠的山谷里》、《淋湿的梦》等作品的问世和获奖,以及这些作品又在不同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中有了新的进展时,我的心才慢慢放下。但我仍然很清醒很努力。要想有新的进步,必须从零做起,心态放平,超越自我,才能有所进步。
以上就是唐山艺考声乐培训关于声乐作品《故园恋》范唱及解析的全部分享。关于本首作品的曲作者刘聪生于1956年,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先后就职于沈阳音乐学院音教系、作曲系、音乐制作系,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大连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大连爱乐交响乐团常任指挥、音乐总监等工作。其创作的作品在声乐圈传唱度极高,作品先后获得多项重大奖项。好了唐山艺考声乐培训今日的声乐作品范唱及解析分享就是这些,感谢阅读!